人類生產和使用油漆的歷史可以上溯到石器時代。從已經發現的大量考古資料證實,在距今7000年前的原始社會,人類就已使用野獸的油脂、草類和樹木的汁液與天然顏料等配制原始的涂飾物質,用羽毛、樹枝等進行繪畫,以達到裝飾的目的,這可以說是油漆的雛形,也是油漆發展的原始階段。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在進入青銅器時代以后,當時的文明古國在直接利用天然物質配制油漆方面都有不同的進展。
中國是發展油漆最早的國家之一,所取得的成就顯示出中國人民的聰明智慧。早在商代(公元前約17~11世紀)就已經從野生漆樹取下天然漆裝飾器具以及宮殿、廟宇。到春秋時代(公元前770~476年)就已掌握了熟練的桐油制漆技術,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前221年)已能用生漆和桐油復配油漆,這就說明了中國較早地掌握了對天然物質加工利用配制油漆的技術和使用多種成膜物質的技術,也開創了油漆中使用助劑的技術,推動油漆發展到一個新時代。從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棺和漆器的漆膜堅韌,保護性能優異,充分說明在公元前2世紀,中國使用生漆的技術已達到了成熟程度。由于桐油和大漆的應用而形成了“油漆”的習慣稱呼,一直流傳至今。
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國對油漆的生產和應用也作出過貢獻:公元前巴比倫人已使用瀝青作為木船的防腐油漆,希臘人掌握了蜂蠟涂飾技術,埃及人用阿拉伯樹膠制作油漆等。由此開始,油漆逐漸成為人類生活必需品,隨著社會的前進,人類通過上千年的實踐,掌握了利用多種天然物質制作油漆的技術,不斷發展油漆品種。但直到18世紀,由于社會生產力的限制,油漆的生產和應用還主要依靠實踐的經驗,保留著生產和應用的形式,由應用者自己生產,且都是個體或小作坊的手工作業生產方式,其中一部分還是作為工藝品生產的。
17世紀中葉歐洲各國的工業革命,促使油漆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一方面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油漆的品種和質量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推動油漆向前發展;一方面科學技術進步,化學學科特別是有機化學的建立為油漆的開發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而其他工業的建立為油漆的大批量生產準備了條件。
18世紀以后,首先在歐洲油漆有了迅速的發展。廣泛利用各種天然物質,采用新的加工技術,油漆品種不斷增加,油漆質量明顯提高。在1790年英國建立起第一個油漆廠以后,油漆開始形成工業生產體系,油漆從手工藝品正式轉變為工業產品,油漆的生產和應用開始分離,生產技術由油漆施工工匠轉到生產工廠,由手工作坊轉變為機器生產的工廠化生產模式,開始出現了獨立的油漆工業。同時由于當時工業生產的需要,油漆的科學研究受到重視,逐步形成了一個屬于有機化學領域的分支學科,開始了用科學理論指導發展的階段。
到19世紀下半葉,油漆工業經過百年的發展已成為當時重要的化學工業之一,油漆的科學研究成為當時的重要研究內容,油漆科學理論內容逐步完善,形成一個專門的學科。
進入20世紀,高分子科學理論的重大成就和各種高分子化合物的研制成功并投入生產,為油漆發展開創了新時代。人們依據高分子理論對油漆加深了認識,油漆不僅是人類應用最早的一種高分子材料,而且是具有特點的高分子材料。油漆廣泛利用了高分子化合物的開發新成果,以各種天然高聚物的加工產品和人工合成的合成樹脂為成膜物質,開發出多種性能優異的品種,擴大了油漆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從20世紀20年代研制成功了專門用作油漆的成膜物質的醇酸樹脂的事實,可以看出當時社會對發展油漆的重視。從此以后,各種新開發的合成樹脂在油漆中很快得到應用,使油漆進入了以合成成膜物質為主的時代。
近30年來油漆的新產品、新技術不斷發展,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油漆成為現代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必需的重要材料,80年代全世界涂料年產量超過2000萬噸,工業發達國家的油漆年人均消耗量進到10kg以上,現代的油漆工業已成為現代化學工業的一個重要行業,油漆科學也已發展為現代高分子科學中的一個分支。由于油漆科學的進展推動了油漆生產和應用向新的高度發展。
現代的油漆科學是在化學、物理學和數學等基礎科學理論的指導下,以高分子科學為基礎,并根據界面化學、流變學、化學工程等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其他工程學科的知識和技術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并不斷吸收新的科學理論而充實提高。從而推動油漆向前發展。其中說明和研究油漆生產技術方面的內容屬于油漆工藝學的范圍;說明和研究油漆應用技術的則屬于涂裝工藝的范圍。